非甾体抗炎药(NSAID)布洛芬和萘普生被广泛应用于消炎镇痛。NSAID是一大类具有抗炎、镇痛和解热作用的异构化合物。最著名的NSAID,如布洛芬和萘普生,是2-芳基丙酸的衍生物。
NSAID通过抑制环氧化酶-2(COX-2)来达到治疗效果。然而,由于缺乏特异性,因而也会对相关的酶产生一定的抑制,如环氧合酶-1(COX-1)。正是这种对COX-1的抑制导致布洛芬和萘普生会对胃肠道的不良副作用。其稳态效应的丧失会导致粘膜损伤,并会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而导致出血和穿孔。
由于NSAID能有效控制疼痛和炎症,往往会将它们与其它药物合用以保护胃壁,而不是对其有益作用弃之不顾。然而,胃肠道毒性的风险仍然存在,因此仍需开发副作用较低的新一代NSAID。事实上,许多新的NSAID衍生物已被开发出来,试图在降低毒性的同时保持预期的抗炎作用。
提高药物耐受性的一种常用方法是将它们与无毒、生物相容的磷脂结合起来。先前的研究表明,与单独使用NSAID相比,NSAID和磷脂酰胆碱的混合物在动物和人类细胞中能产生更强的活性而且毒性更低。此外,磷脂类药物具有更高的生物利用度。
最近的一项研究评估了八种与布洛芬或萘普生有关的磷脂酰胆碱的细胞毒性。磷脂酰胆碱以前是与布洛芬偶联,但目前的研究则是通过一种更简单的合成途径实现的。通过将高纯度的sn-甘油-3-磷酸胆碱与相应的NSAID混合,一步合成了含有布洛芬或萘普生的磷脂酰胆碱。
研究人员用布鲁克 AvanceⅡ600 MHz质谱仪对合成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NMR确证。这两种化合物的特征1H和13C NM谱表明了布洛芬和萘普生的存在。
研究人员还利用WST-1细胞增殖试验研究了布洛芬、萘普生及其磷脂衍生物的细胞毒性,在人类早幼粒细胞白血病HL-60细胞、人类结肠癌Caco-2细胞和健康猪肠上皮IPEC-J2细胞上研究了毒性作用。
合成出的含布洛芬或萘普生的磷脂酰胆碱,不仅产率高,而且纯度高。
毒性试验表明,在sn-2位置与NSAID结合的磷脂比单独使用NSAID对所有受试细胞的毒性更低。在人类白血病HL-60细胞中,布洛芬在100μM浓度范围内无毒。衍生物2-溶血磷脂酰胆碱在200μM浓度范围内保持无毒。相比之下,在sn-1和sn-2位置同时含有NSAID的磷脂比布洛芬或萘普生的毒性更高。与布洛芬磷脂酰胆碱衍生物相比,含磷脂酰胆碱的萘普生的细胞毒性(最高浓度200μM)明显低于游离萘普生。
作者认为,目前的研究证实了先前的观察,即活性化合物的磷脂衍生物比纯化合物的细胞毒性更低。此外,他们还建议进一步研究磷脂作为NSAID载体的应用。
参考文献:
Kłobucki M, et al. Syntheses and cytotoxicity of phosphatidylcholines containing ibuprofen or naproxen moieties Scientific Reports. 2019;volume 9:article 220.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8-018-36571-1#Sec6